本文整理心理诊断技能的重要知识点。
第七章 心理诊断技能知识点整理
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、整理
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
一、初诊接待目的
二、工作程序
(一)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
1.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
(1)专业
(2)保密
(3)适当宽敞的空间。个体咨询室:10 平米左右
(4)舒适的座椅
(5)配置必需的设备,但不能起干扰作用
2.心理咨询师应服装整齐、坐姿端正、表情平和
3.保持正常
4.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
(二)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
1.接待时,态度应当平和、诚恳
2.接待时使用礼貌语言。“请进”“请坐”
(三) 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的帮助, 不可直接逼问
(四) 咨询结束后, 明确表明是否能提供帮助的态度
(五) 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
1.保密内容
心理咨询过程中
心理咨询过程中
2.保密例外
求助者同意、司法机关要求、涉及法律和伦理诉讼、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、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、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。
(六) 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
什么是心理咨询 :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如何进行: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,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交谈就能解决的, 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:解决心理问题,也有些问题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
三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心理问题的一般原因
2.认知原因:(人格特征、认知模式等)
3.社会原因:(诱发事件、家庭教养等)
四、注意事项
1.避免紧张情绪: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,直到熟练自如为止
2.语言表达:避免方言影响交流、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
3.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
4.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
5.心理咨询时,在仪态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内容
第二单元 摄入性会谈
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之一。在 20 世纪 20 年代, 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“一种有目的的交谈”
一、会谈法的种类
根据目的的不同:
1.摄入性会谈:了解求助者的背景客观资料, 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提纲,来采集客观的背景材料
2.鉴别性会谈: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
3.治疗性会谈: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
4.咨询性会谈: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,如职业选择等
5.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:意外或突然的精神创伤后的会谈
二、工作程序
(一) 确定会谈的目标、内容与范围
(二) 确定提问方式
(三) 倾听
(四) 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
(五) 对会谈内容归类
(六) 结束会谈
(一) 确定会谈的目标、内容与范围
1.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
可以参照以下几点:
(1)
(2)
(3)
(4)
2.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
(1)求助者
(2)
(3)
3.会谈时的态度
(1)持一种
(2)保持中立(
(二) 提问
1.提问过多可能会带来如下消极作用
(2)责任转移
(3)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
(4)产生不准确的信息(封闭式问题)
(5)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“审问”地位而
(6)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会严重必要的概括与说明
2.不恰当提问方式
(1)
(2)
(3)
(4)
(5)
(6)
(三) 倾听
1.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,要
2.倾听中
3.倾听过程中
(四) 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
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:
(1)
(2)
(3)
(4)
(五) 对会谈内容归类
咨询中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,
(1)成长和发展问题——生活重大事件
(2)现实生活状况
(3)婚姻状况
(4)人际关系中的问题
(5)身体方面的主要感觉(主观症状)
(6)情绪体验、生活态度
(7)其他
(六)结束会谈
(1)再次重申保密原则
(2)如果会谈还要继续, 需征求求助者意见
(3)如果已经做出诊断, 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
(4)如果经过摄入性会谈,发现求助者可能患有躯体疾病
(5)结束语
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
一、工作程序
第二,选择适当的心理测验项目;
第三,如心理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和会谈得到的结论不一致,应重新进行会谈和测量。
二、相关知识
第二,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;为探索求助者行为的倾向性(16PF);
第三,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(SCL-90、SAS、SDS、MMPI 等)。
三、注意事项
第一,
第二,
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
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, 并予以说明
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 ——因其个人特点,无法对问题客观评价,往往带有个人主观认证。因此,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资料,判断真实并附加说明后,方可使用 。
2.中介人是心理咨询师——因其包括初步诊断性的结论,所以,对其提供的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。
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:
(一) 咨询师对临床资料的解释
第一,行为观察与资料的结合;
第二,抓住偏离正常标准的行为;
第三,突出事件和想法。
(二) 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
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:
第一,使用
第二,使用
第三,比较
(三) 对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
- 就事论事
- 寻找相关
- 迹象分析
(四)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
- 暗示:咨询师过分随意交谈,给求助者造成暗示;
- 早期印象:心理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,不可固守自己的印象,应随时准备依据事实资料修正和调整自己看法;
- 求助者的处境和个人特点:根据来访者的个性特点,灵活做出交谈计划。
第五单元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,寻找有价值的资料
第一,询问求助者以往
第二,询问求助者以往
第二节 初步诊断
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的关键点
1.获取临床资料的主要途径
(1)主诉
(2)家属报告
(3)摄入性会谈
(4)临床观察
(5)心理测验
(6)作品分析
(7)其他
2.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
引起临床表现的关键点, 其内涵有二:
其二, 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存在,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,但其本身性质不变。
第二单元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、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
注意事项:
(1)心理诊断中,应
(2)难以确定的案例要考虑会诊或转诊。
第三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
(一)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
-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
统一性原则 ; - 精神活动的内在
协调一致性 原则; - 人格的
相对稳定性 原则。
(二)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
自知力 :指个体对自身状态的判断能力和认识能力,即个体能不能指导自己是否有病,以及有病的原因;具有自知力对象 :一般心理问题、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、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,神经症患者具有自知力, 会因为巨大的精神痛苦而主动求医;无自知力对象 :精神病性问题的患者,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发作的时候,没有自知力,很少主动求医。
(三)确定工作范围
第一,明确自己的胜任力,取得相关资质;
第二,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、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;
第三,对精神病性问题,心理咨询师智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;
第四, 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;
第五, 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。
第四单元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
诊断程序:
1.排除器质性病变
2.排除精神病性问题
3.排除神经症性问题
4.分析情绪泛化的具体表现
5.叙述心理问题持续时间、心理、生理及社会功能受损情况
6.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
1.由现实因素引发产生的
2.病程
3.在理智控制范围内, 基本维持社会交往,但
4.自始至终, 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
第五单元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
诊断程序
1.排除器质性病变
2.排除精神病性问题
3.排除神经症问题
4.分析情绪泛化的具体表现
5.叙述心理问题持续时间、心理、生理及社会功能受损情况
6.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
特点:
1.较为
2.病程
3.短暂失去理智; 依靠自己或
4.痛苦情绪只要与最初刺激类似同样引发,即
第六单元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
1.临床资料的核实(一般使用调查法)
2.评估求助者心理、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
3.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